
行業資訊
一、鈦鍛件的主要鍛造方法
1、自由鍛造?
適用于形狀簡單、精度要求低的鍛件,依賴人工操作,材料利用率較低?。
工藝靈活性強,但需嚴格控制變形量和錘擊頻率?。
2、模鍛工藝?
開式模鍛?:采用帶飛邊槽模具,分階段控制金屬流動,終鍛時需去除飛邊,適用于批量生產復雜形狀鍛件?。
閉式模鍛?:無飛邊設計,材料利用率高,精度更優,但對模具強度和溫度控制要求嚴格?。
3、擠壓與軋制?
擠壓工藝通過模具孔擠出成形,適合長條形/管材鍛件,材料致密度高,但設備投資大?。
軋制通過連續變形控制形狀,效率高,可精確調整板材/型材尺寸?。
二、核心工藝流程
1、開坯鍛造?
初始溫度選擇β相變點以上150-250℃,采用“輕-重-穩”三階段錘擊策略,累計變形量>70%時需中間退火?。
多向鍛造循環提升組織均勻性,每火次變形量控制在50%-80%?。
2、專用工藝優化?
U型鈦合金鍛件采用“一”字形帶臺階坯料設計,通過專用胎模與沖頭分步彎曲成形,棒材截面為荒形的1.1-1.25倍以提高精度?。
直角梯形鍛件通過多火次鍛造優化變形分布,單次變形量20%-50%?。
三、質量控制要點
1、溫度與潤滑?
全程紅外熱成像監控溫度波動,終鍛溫度需高于β脆性臨界值,避免裂紋?。
采用石墨基潤滑劑減少模具摩擦,棱角部位R角>15mm防止應力集中?。
2、組織與缺陷防控?
β脆性通過控制加熱溫度和塑性變形修復粗晶?。
殘留鑄造組織需確保鍛造比>3:1,動態調整終鍛階段的變形速率?。
四、熱處理工藝
1、淬火與回火?
α+β型鈦鍛件需在600-650℃預熱后淬火,回火溫度400-500℃?。
2、固溶與時效?
α+β型固溶處理溫度980℃,β型在775-900℃處理;時效溫度480-600℃,持續2-16小時析出強化相?。